中美出貨潮涌現,亞洲港口集體告急:寧波、上海、新加坡等地嚴重擁堵
隨著中美階段性關稅互降,疊加北美傳統旺季來臨,全球跨太平洋航線迎來突如其來的發貨高峰,亞洲主要港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港口堵塞全面升級,寧波等地平均滯港超24小時
根據全球知名航運公司赫伯羅特(Hapag-Lloyd)最新通知,目前中國華東及東北沿海主要港口已出現普遍性船舶等待延誤,部分港口情況尤為嚴重:寧波港:船舶等待時間約 24–36小時,視靠泊密度不同而有所波動;上海洋山港:作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,擁堵問題更加嚴峻,等待時間長達 24–72小時;青島港:當前港區密集程度不斷攀升,預計等待時間 24–72小時。
不僅是中國境內港口,亞洲主要中轉節點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集裝箱積壓:新加坡港:當前等待時間在 12–36小時;釜山PNIT碼頭:出現 72小時 平均延誤;日本橫濱港:雖然罷工已解除,但船只密度仍大,預計等待時間為 12–24小時。
據國際物流巨頭德迅(Kuehne+Nagel)發布的最新港口運營監測數據顯示,僅上海至寧波錨地已聚集130艘待泊船舶,青島港也有超過20艘船舶滯留。
物流鏈持續緊繃,美國內陸運輸同樣承壓
不僅中國港口頻頻亮起“紅燈”,美方接收港也正陷入吞吐瓶頸。據德迅警告,由于大量貨物集中在短時間內抵達,美國主要港口的鐵路轉運系統也面臨擁堵延遲:洛杉磯:11天 平均滯留時間;長灘:10天;紐約:8天;休斯頓:12天。這意味著未來幾周,跨太平洋整條物流鏈條都將面臨設備緊缺與運力緊張的雙重考驗。
運價飛漲,太平洋航線一周內暴漲超三成
航線緊張,直接反映在了價格曲線上。
據權威機構Drewry發布的 世界集裝箱指數(WCI),過去一周上海至洛杉磯航線運價上漲 16%,達 3136美元/FEU;上海至紐約運價更是暴漲 19%,升至 4350美元/FEU。
而根據 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 數據,上海至美西航線一周內漲幅達31%,美東航線也上漲22%。分析人士認為,未來一段時間內,太平洋航線的現貨運價仍將保持上行態勢。
與此同時,亞歐航線市場則顯得相對“冷靜”。WCI數據顯示,上海至鹿特丹、熱那亞航線運價均環比下降 1%,分別為 2035美元/FEU 和 2742美元/FEU,反映出當前歐線需求疲軟、運力充足。
出口窗口正在開啟,亞洲市場迎來關鍵增長節點
由于中美90天關稅削減將與傳統出貨旺季重疊,業內人士普遍預判,今年7–8月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將迎來出口“窗口期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占美國進口集裝箱份額約40%,此次出貨潮或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樞紐地位。
與此同時,跨境電商平臺、外貿企業、制造供應鏈等出海主體,將迎來新一輪市場拓展良機。誰能提前布局、及時響應,就有望在這一輪全球出貨潮中搶占增長先機。
對于正處在“穩出口、拓市場”關鍵階段的中國五金機電企業而言,掌握港口動態、運價趨勢、國際通道變化,已成為制勝全球貿易戰的基本功。產業變局之下,唯有前瞻與效率,方能搶占高地。
2025年11月14–16日,“中國(寧波)五金機電進出口博覽會”將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。聚焦全球五金機電市場趨勢、對接國際優質采購商、解碼產業出海關鍵路徑,是您洞察市場風向與開拓國際客戶的絕佳平臺!